作者 余万霰
从梅岭脚下走到九曲桥
穿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
一群花甲人的心频
在顺序中抖颤
岁月的烙印
思浮的联翩
在交语中感叹
杂含着难忘岁月的心寒
从将军洲、南湖、大岗走出
苦尽后才尝到了甘甜
心碎后才感到了福满
虽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路
每人都可绘出一幅七彩的画卷
谁都喜欢彩笔的人生
命运却让你的彩笔成为黑炭
只能一步一个印迹
默默的经历着祖国的变更
当我们听到爷爷奶奶的叫声
才知道时间的记忆已失去
时光穿梭让我来不及
我们不甘心啊
就进入垂暮之年
埋在心底的年轮一轮又一轮
默默的计划着剩下的岁月
一个花甲何能就让我们老去
我们还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争艳
让我们的微信里传递着真情
让我们过着无杂质的人生
我们还要人生快闪我们还要在九曲桥上一年又一年
南湖寻梦
作者 余万霰
1968年11月13日,南昌二中和南昌二十二中约2000名同学,背着背包,徒步到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中学生涯,书写共和国教育史上特殊的一页,之后,部分同学下到南湖农场,直接走到田地,“半工半读”又推前一步,那段梦幻牵绕的岁月伴随了我们终生,整整47年后的今天(2016年11月13日),这群已花甲的人重新回到南湖,在那块难忘的故地梦。
初冬的细雨滴滴不停
挡不住248颗心去故地放飞
南湖,近半个世纪前的脑印
一旦展开
就是像一幅波澜的画卷
吸引了一群花甲人的心澜
今天
他们相约踏上了归程
大客车在田野上飞驰
窗外的稻田早已收割
浩瀚的鄱阳湖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打鱼船不见
只有湖仙在雨雾中飘零
好一派初冬的景色啊
勾起花甲人沉心的记忆
脑海映出了半个世纪前的情景
插秧、收割——
百余斤担子压在肩上可不轻
只靠嘹亮的歌声驱除劳累
用精神去替代肉体
肉体摧残了
换来的只是莫名的吃苦精神
他们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啊
多少父母在为他们心揪着心
岁月早已随地球旋转消失
哪能抹去那难忘的记忆
在欢声笑语中想起了往事
揭开了久久封闭的思绪
天老爷公平
地老爷作证
这块热土曾记录了我们火红的青春
因为我们汗水浇肥了这块土地
时光,你再倒流一回吧
去召回我们已失去的童颜
去要回那颗稚气而纯洁的心灵
当年
就在浩瀚的鄱阳湖畔
我们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这里开始了人生之路
困难从此与我们失之交臂
这是一群善歌善舞的花甲人
今天又走上了半个世纪前的舞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
歌声冲上了云霄
宛如一步震撼了沉重历史的画音
熟悉的战歌又在南湖又激荡啊
湖底鱼儿的爷爷都被惊醒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是领袖和伟人的寄语
是一代又一代共大人的合力
是共和国教育史写上特殊一页
她将随着共和国历史的长河流去
谁也抹不掉
谁也挥不去
我们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
曾荣幸的当过了共大人的弟妹
南湖水啊
你轻轻的荡漾
你慢慢的回忆
小弟妹当年不逊色大哥大姐
小小年纪也在这里战天斗地
亲亲南湖啊
你一定不是一盆忘情水
平静的水面上刻录一张光盘
峥嵘岁月记录在永不干枯的湖水里
花甲人啊
南湖水刻上你终生的烙印
当年到小弟妹们回来了
南湖水又将历史的波浪掀起
变成一股洪流
冲开尘封的记忆
战天斗地歌声又在耳边响起
花甲人再次乘上南湖船
去南湖水上荡漾
浩瀚无际的鄱阳湖啊
我们将向更远方驶去
重新感受花甲年华的清新
【作者简历】:
余万霰,男,1954年9月出生,1969年11月13日由南昌二中(初中生)迁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安排在八连三排劳动,1969年10月下到将军洲红卫生产队,1971年毕业离校。
后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院从事了临床医疗工作,2005年调江西医学院专职从事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由副研究员晋升研究员。2006年担任南昌大学国家南极考察医疗保健办公室主任,中国南极考察医疗保健负责人,2010年担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论证组医学专家(正式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作),2015年3月在南昌大学退休后特聘为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中心教授,续任中国南极考察医疗保健负责人。
主持1项中国极地战略重大项目和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3本专著,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直送习近平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建议报告获得批示,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成功设计生物钟训练计划。作为中国科学家(科学项目负责人)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工作,直接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