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是机缘,再聚是情缘
2018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美丽的校园,欢声笑语,迎来了一批批校友,相聚母校。10月12日—15日,共大总校农学系农作64(1)班34位同学及部分随行的夫人、先生与在校的几位老师共45人,欢聚在校接待中心,纪念毕业50周年,入校54周年聚会。回忆往昔青春岁月,共谈师生情,共叙同窗情,感恩母校教育培养,畅谈美好人生。场面之热烈,气氛之祥和,激动和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现将聚会的情况记述如下。
相聚是机缘
斗转星移50年,从风华正茂的青壮年,进入了两鬓斑白的老年。座谈会上,同学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畅谈在校的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1964年的秋天,我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被录取在江西共大总校农学系农作64(1)班,从此我们结下了魂牵梦萦的同学情。入校后,学校又把我们班列为组队班合一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班,开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班与农学系的作物教研组,农学系的芭茅岭生产队组成组、队、班合一新体制。在100多亩教学生产基地上种有水稻、棉花、花生、黄麻等多种作物及葡萄、梨、桃果树等。根据各种作物生长环节,进行教学、生产、科研有机地结合,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取得了突出成绩。我们班被评为“五好班”、南昌市“四好团支部”,1965年5月—1966年6月,就有华东师大(余长根老师)、新疆石河子兵团农学院(王荣栋老师)、宁夏大学农学院(苏焕丁老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陈书略老师),沈阳农学院(邢恩荣老师)、江西农学院(刘隆旺老师)等10多所院校的老师在我们班蹲点调研。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的夫人,天马电影制片厂导演、编剧黄宗英女士也在我们班上体验生活,后来她编写了反映新型大学生的剧本就是我们班的真实写照。1966年初,江西日报记者也对我们班进行了专访,在江西日报头版发表《记无产阶级新型学府—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共大总校农作64(1)班》的长篇通讯报导。正当我们的组队班合一试点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进行时,一切都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现在看来,组队班合一这种新型教学体制是很有生命力的,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一种好方式。以我们班为例,这种教学方式试行不到两年(1966年7月因文革而停课),同学们还是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有10多人,占全班人数的20%。这些同学工作进入状态很快,在生产管理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有的成为生产、管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的在科研方面获得了国家和省科技奖;有2人出席江西省农业学大寨群英会;有的发表过多篇论文和专著。从事本专业的同学都获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有的还是研究员。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他们发扬共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工作勤奋踏实,也都成为本单位的负责人和骨干,也基本上获得了本行业的高级职称。参观校史馆,大家还看到农作64(1)班有三幅照片展出,这说明学校对那个时期试行教学管理新体制的一个肯定。
1968年,学校有512名老师干部,其中428名下放去了农村劳动,在校等待分配的老三届(66、67、68)毕业生,11月17日全部离校到部队农场去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 ;11月13日,南昌市二中、二十二中2000余名中学生迁入共大总校。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学校决定将农作64(1)班52名同学全部留校工作。再次证明学校对我们班的看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同学陆续调离学校,现在在校工作退休的还有16人。同学们感到今生能进入共大学习,能成为有特色的农作64(1)班的成员,感到欣慰。今天我们虽无显赫的地位,却凭借在共大养成的勤奋、踏实而赢得了无悔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并不腰缠万贯,却依仗在共大的机缘而成为精神的富豪。
再聚是情缘
岁月可以流逝,容颜任它变老,唯有“共大”二字唤起我们的共鸣,唯有“共大情”永驻心间。是她启迪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跨越重重障碍;是她培植了我们泥土般的纯朴与厚重的师生情、同窗情;是她孕育了我们人生旅途中圆满的丰收。
毕业后,同学家里有喜事,会让大家共享,大家也会送去祝福,带去欢笑;同学生病住院,出现忧虑情绪,大家会关心去看望,送去温暖,带去安慰;同学去世,大家会感到心情沉重,会去安抚家属,与逝者作最后永别,并送上一程。凡此种种情况,已成为我们班不成文的规定。体现了农作64(1)班永远是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
同学们步入老年后,更是眷恋母校,怀念师生情、同窗情。我们班的同学回母校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2004年,纪念毕业36周年,入校40周年;第二次是2008年,纪念毕业40周年;第三次是2014年,纪念毕业46周年,入校50周年,今年是第四次,纪念毕业50周年,入校54周年。每次聚会人数都超过了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二。这次聚会更是一个大团圆,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场面之热烈是前所未有的。还有不少同学带着夫人、先生来参加聚会。这次聚会,座谈就用了一天时间,真是说不完的往事,道不尽的情谊。除座谈会外,同学们还参观了校史馆,方志敏烈士陵园及南昌市几个著名景点。大家对这次聚会感到十分满意,留恋不舍。或许是大家预感到我们即将迈入80岁老人行列,今后这样的聚会不会再有,因此,在本次聚会结束与同学分别时,有的含着泪水互相紧紧拥抱,有的紧握双手久久不愿离去,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分别之心情。岁月不饶人,友谊是永恒的。
祝大家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祝愿母校继往开来,祝福母校再创辉煌。
江西农大人事处退休人员闵盛元(农作64(1)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