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办
 
   
首页    学校历史    校史回眸    正文
江 西 农 学 院
发布时间: 2016-10-11 访问次数:

    江西农学院是在195210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南昌大学农学院的农学、兽医专业、江西兽医专科学校、江西信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将河南、湖南、广西三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调入而成为江西当时唯一的一所农业高校。院址设在南昌县莲塘镇伍农岗(原江西兽医专科学校旧址)。

同年11月至12月,由河南、湖南、广西并入来的师生陆续到达江西农学院新址。原南昌大学农学院的师生,仍在原校址上课,到1953年上半年合并、搬迁工作全部完成。

江西农学院成立初期,在校教师只有82人,其中正、副教授35人,行政人员32人,在校学生353人。学院设有农学系农学专业和兽医系兽医专业,学制四年。同时保留了二年制的农业科和兽医系各一个班,以后成立中等农业技术部。实习基地也只有原南昌大学的“彭家桥农场”和信江农专在伍农岗的小农场,共有土地20余公顷。

学院成立时与农科所联合成立党的支部委员会,张任芝同志任支部书记(兼副院长)。1955年单独成立党总支委员会,邓野农同志任总支书记(兼副院长)。1956年建立党委并举行了院第一次党代会,选举邓野农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57年以后石少培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井夫、杜重民同志任书记。院长一直由杨惟义教授担任,黄野萝、吴德华、王朝俊、陈志民等先后任副院长。

党委机构设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武装部、监委。行政机构设院办公室、人事处(设人事科、保卫科、学生科)、教务处(设教务科、设备科、科研科)、总务处(设事务科、财务科、膳管科、基建科),还有团委、工会等。

学院领导隶属关系几经更替,1957年以前由教育部直接领导,19578月改由农业部领导,同年10月又改由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具体行政业务委托省农业厅主管。

初期学院主要向苏联学习,从系科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试办法等几乎都是采用苏联的模式。50年代后期,随着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学院着手修订教学计划,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形势政策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逐步推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开始自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1956年起,兽医专业被列为全国重点专业,招生和分配面向全国,学制改为五年。到1958年学院增设了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园艺、农机、畜牧等5个专业以及农业师资班。根据农业部和教育部有关精神,1960年学院继续扩大招生并决定增设土化系和农业经济、农业生物物理、茶叶、蚕桑等4个专业。同时在农学、农机、园艺、畜牧兽医4个系附设中技班,招收初中毕业生。至此,江西农学院共设有农学、农机、园艺、土化、畜牧兽医等5个系,农学、植保、农经、农业生物物理、农业机械、果树蔬菜、茶叶、蚕桑、土壤土化、畜牧、兽医等11个专业,在校生达1387人。1961年,因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精神,撤销了1960年增设的4个专业和中技部及1958年在赣州、抚州、宜春等地区设立的分院。自1962年秋开始,农学、植保、兽医3个专业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的师资队伍在60年代初期就基本形成梯队结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拥有杨惟义、黄野萝、施珍、黄齐望、向、林启鹏、周长信、周正等颇有造诣的学科带头人和50多位初露锋芒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60多项国家的科研任务,在水稻、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水稻螟虫防治、耕牛血吸虫和仔猪白痢防治、江西农业病虫害调查、家畜针灸穴位、中兽药、家禽品种选育、家畜生理和兽医药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尤其是杨惟义教授主持昆虫分类研究获得世界领先水平,先后发明昆虫新种50多个,被公认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于1955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学院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注重政治和业务结合,理论和实践联系,使广大师生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觉悟大为提高。在教学上贯彻以教学为主,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不断加强与发展了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加强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密切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克服了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脱离生产、教师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院内外实习基地有了很大发展,实习农场扩大到澄碧湖西岸的彭家、王家、塔田、北岗、红壤及涂家等大队,耕地有400余公顷。学院扩大了兽医院,建立了园艺加工厂,农机修配厂,农、牧、园艺场,作物标本区,果园;同时与校外十几个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工厂建立了联系制度,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全院师生员工达3484人。其中教师达247人,正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行政人员195人,教辅人员31人,工勤人员97人;在校学生1943人。图书馆藏书共有13万多册;校内实习基地达到400余公顷,职工人数共971人;校舍建筑面积达55760平方米。

19665月下旬,作为“文革”纲领性文件的《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在党内传达贯彻,标志着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学院“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石少培同志任组长。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院党委改组,省委调张亚翼同志任院党委书记;不久省委工作组、军代表、工宣队先后进驻学院,使整个学院陷入瘫痪状态。至19685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江西农学院革命委员会,并由穆先任革委会主任,费满银、赖邦生、程宗金等任副主任。全院师生投入斗、批、改。至10月份全部在校学生被派送到军垦农场或矿山接受再教育,95%以上的教师、干部分别被下放到宜春地区8个县的农村,全院剩下不足百人。此后,学院的财产被瓜分,房屋被占用,生产基地被划出。到19699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江西农学院剩下的不足百人和部分财产并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完成其历史使命。

江西农学院办学17年,共培养了大专以上毕业生2800余人,中专毕业生248人和各种培训班600余人。他们奋战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许多人成为各级领导或专家、教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为江西的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我国的教育史册中铭记了重要的一页。

                                       (执笔:廖  明、柳志慎)

友情链接:

             
 

联系电话

0791-83828280

 

电子邮箱

1823127547@qq.com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行政办公大楼校友办(211、212、213室)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大学校友办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U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