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办
 
   
【校史中的红色故事(46)】五大发祥学校之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 2022-03-15 访问次数:

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起源于铅山县的鹅湖与上饶县的信江两书院。19284月,信江、鹅湖书院款产清算委员会主席盛渭清请准以信江书院款产开办信江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信江乡师),后更名为上饶七县联立信江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秋,校本部由上饶迁至铅山鹅湖书院,与设在鹅湖的该校分部合并(1931年,鹅湖中学停办。次年,用鹅湖书院款产办信江乡师鹅湖分部)。1939年冬,校舍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干部训练团占用,学校被迫迁至上饶县上泸坂。由于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局势动荡不安,办学资金不足,经费困难,校址设在上饶县上泸坂的上饶七县联立信江乡村师范学校于1941年改办为信江农业职业学校,并于1942年秋迁至信江书院。1943年冬,由上饶专署的农业界知名人士程兆熊、杨惟义、黄野萝等专家发起,决定在上饶七县联立信江农业职业学校基础上,筹办信江农业专科学校。1945年春正式成立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简称信江农专),校长为程兆熊,教务长杨惟义,训导长黄野萝,总务长兼高中农业部主任余缨,校址在信江书院,19468月校址迁往鹅湖书院并正式招生。学校以“造就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

办学之初,信江农专因为私立,最大困难就是办学经费和教师问题。信江农专主要的经费来源:一是信江、鹅湖两书院的田产、房产收入,年租金合租谷3500余石;二是学校理事会每年筹措的办学基金,作为赣东北地区第一座高等学府,得到了社会大力支持,理事会遍及全区各个县。在程兆熊等专家影响下,不为名利、爱国忧民的广大知识分子,纷纷加入信江农专,其中就有从中正大学转过去的教授:杨惟义、黄野萝、冯言安、郭守纯等;也有年富力强的副教授易希陶、王海滨、徐先兆等加入。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动物学家秉志多次推荐优秀教师加入信江农专。

学校开办之初,初设农艺、园艺两科,后来增设农业经济科。招收高、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二年、五年,还附设高中农业部、初中农业部,学制三年。1946年招收农艺科48人,园艺26人,高中部162人;1947年招收238人;1948年招收140人;1949年招收210人。1946-1947年,学校有教职员21人,1949年增加至37人。

学校设有农艺场、园艺场和林场。农艺场面积381亩,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园艺场299亩,栽培果树、蔬菜和花卉;林场面积5001亩,栽种油桐、松杉树等。学校还设有实验区、标本区,供学生实习或用于教学示范。

学校各科开设课程门类较齐,学时安排较多、合理。如二年制农艺课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作物学、作物育种、垦殖学……专业基础有:普通植物学、植物生理、经济昆虫学……五年制初中生,除三年加授国文、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程外,其余与二年制相同。学校虽小,名师与优秀教师却不少,管理严格,行为规范,学校办得很有活力。

随着19498月江西全境解放,信江农专由赣东北行署接管,派章惠民任校长,当时有6个班,学生150人。194910月,划归江西省农林厅领导,由铅山迁至上饶县沙溪镇建设新型农业专科学校,仍属私立学校。此时学校设有园艺、农学、农田水利和森林学4科及速成科,都为两年制,共有学生148人,教职工36人。

19512月,学校由私立改制为公立,同时更名为江西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6月迁至南昌莲塘,9月学校参加了由中南区教育局组织的高等院校统一招生。12月学校更名为南昌农业专科学校。195210月中南区高等教育局决定:南昌农业专科学校、南昌大学农学院农学、兽医两个专业、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湖南、河南、广西3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合并,组建为“江西农学院”,设农学、兽医两个系,农学、兽医两个专业,学制4年。

信江农专创办于抗日战争期间,在辗转办学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1943年酝酿办学,到1952年合并组建江西农学院期间,信江农专为上饶地区培养了数百上千名中级农业科技人才,为江西乃至全国的农林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1945-1952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成立后及接续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共培养毕业生千余人。 

  



          学校校印                   学校钤记                        学校关防

 

 

作者:档案馆        刘庆言



友情链接:

             
 

联系电话

0791-83828280

 

电子邮箱

1823127547@qq.com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行政办公大楼校友办(211、212、213室)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大学校友办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USHO